以山东手造为引擎推动文化两创的一个生动缩影

时间:2023-10-23 15:55来源:未知 作者:最新更新 点击:

  悠悠千載大運河,道不盡人世瓷話。

  

  穿越千年時空,德州窯紅綠彩這道「前史的彩虹」再度綻放出絢爛的光榮,是以「山東手造」為引擎推進文明「兩創」的一個生動縮影。

  

  01德州窯紅綠彩重現天日,是陶瓷界的一件大事。

  

  2006年6月,大運河畔,德州方向機廠院內施工現場,大量宋、元時期的瓷俑、瓷盤、瓷碗、瓷枕等瓷器被發掘出來,其中以紅綠彩居多,德州古瓷窯自此揭開奧秘面紗!

  

  盡管遺址隨即被填平,至今仍未開發,但德州窯紅綠彩已足以讓世人驚艷。

  

  我國是瓷器的故土,宋金時期,製瓷業名揚海內外,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光輝。依托大運河之便,德州窯紅綠彩瓷器在此刻驚艷問世,憑借著鮮亮色彩和精湛技藝「C位」出道,被譽為「前史的彩虹」。

  

  紅綠彩創始了我國五彩瓷器的先河。央視《國寶檔案》高度評價紅綠彩瓷器的誕生,稱其在我國瓷器的開展史上的重要性相當於「黑白電視」變成「彩色電視」,具有裏程碑式的含義。

  

  德州窯紅綠彩瓷器以紅彩、綠彩為主,大紅大綠,比照激烈,極具特征,生動地表現了崇尚高雅、溫順內斂的華夏文明與粗獷豪宕、新鮮質樸的草原文明的磕碰、交融。

  

  作為大運河文明的產物,德州窯紅綠彩是我國古代瓷器開展史上的一顆燦爛明珠,也是民族文明大交融的見證者。

  

  德州窯始於北宋,盛於金代,沒於明初。明初,運河泛濫,烽火四起,民不聊生,德州窯的窯火逐漸熄滅,從此深埋地下。

  

  一世繁華,已是過眼雲煙。今日,咱們無法幻想,千年前的德州窯匠人是懷著一種怎樣淒楚無奈的心情,親手關掉當時我國最先進磁窯的。

  

  不知大運河千裏碧波中藏著多少興衰往事。

  

  02「德州不只有黑陶,還有紅綠彩」,這是一種前史榮光,也是一份沈甸甸的時代責任。

  

  怎麽保護這份文明遺產,傳承這項千年技藝?今日的匠人們沒有故步自封,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,最大程度地拓展了這項非物質文明遺產的內在和形式,讓這束「前史的彩虹」照進了實際。

  

  走進大運河旁德州紅綠彩陶瓷博物館,最惹人註目的就是穿戴龍紋中式長裙、手姿優美、面貌娟秀的瓷美人系列著作。

  

  現代匠人從宋金時期的瓷人俑羅致靈感,將紅綠彩彩繪與古彩、粉彩等技藝相結合,工藝愈加考究,造型愈加立體,畫面愈加鮮活,更符合現代審美。

  

  除了瓷美人系列,金釉系列、文明名人系列等紅綠彩瓷器也是以集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風格,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

  相較於宋金時代的瓷俑,今日的以顏真卿、東方朔、嶽飛、禰衡、孫伏伽、田雯等前史文明名人為體裁的紅綠彩著作,無論從視覺效果上仍是從內在上都獨具匠心,令人耳目一新。

  

  秉持在傳承中立異、在立異中傳承的理念,今日的匠人在創造紅綠彩的過程中,融入國潮風、陶瓷雕塑、浮雕等多種元素,讓紅綠彩這門傳承千年的手工技藝再次勃發光榮,慢慢形成了頗具地域特征的「山東手造」代表項目。

  

  03小手造,大產業,激起「兩創」新生機。

  

  作為運河文明代表性元素之一,德州窯紅綠彩交融實用性與藝術性,廣泛應用於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兩大領域,屢次露臉山東省文博會,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運作,在拉坯、修坯、彩繪、燒製等環節帶動了更多人作業。

  

  據初步統計,目前,德州窯紅綠彩的總產值兩千萬元左右,產品銷往泰國、韓國等10多個國家。

  

  與此同時,多個博物館、展覽室以及研學實踐教育平臺的樹立,讓更多青少年「零距離」了解陶瓷文明,認識了德州窯紅綠彩,感觸到了文明「兩創」的生機和魅力。

  

  今年2月18日,以「原真古貌·立異傳承」為主題的大運河國家文明公園(德州)論壇拉開帷幕,德州窯紅綠彩受到了參會專家學者的共同好評,再度「出圈」。

  

  多位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計,對怎麽做好大運河手造的立異實踐、產業賦能和非遺的活態傳承等作了演講,其中既有前瞻性的學術探求,又有具體可行的操作步驟,為紅綠彩創造者提供了新思路。

  

  千年窯火愈來愈旺,老手藝勃發新生機。德州窯紅綠彩穿越千年再展芳華,是德州大運河文明發掘和保護傳承使用作業的一個鮮活註腳。

  

  路漫漫其修遠,今日的匠人仍需埋頭苦幹、久久為功,更需革故鼎新、與時俱進!


 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