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如,丁设的著作如都市夜间的霓虹灯,透亮闪耀,如梦如幻。画上的彩色划痕如光带,裹挟着国际的信息,倏忽转眼闪过,只留下条条让人惆怅的轨迹。似咱们生存的时空,看得见而摸不着。他的著作指向很丰富,但文字笔划是一种契机,带着主体知道自我的欲求,充溢激动,猎奇地去冒险。
李磊的著作与上海的繁华现象很符合。色彩浓丽的表层和暗流汹涌的基层笔触活动交叉一起,彷佛是盛开的愿望之花。他的画面也有清雅抒发的意象,如春风中的柳絮和雨中湿漉漉的玉兰花,带着亲热的回想,对人世温情充溢眷恋。而那些标题为“禅意”的著作,虽也简约漠然,但终是回荡着都市的气味,与传统文人在山水意境中追求的“空虚淡泊”,不只是几个世纪的时空之隔,更多的是环境和心境上的差异。
杨冬白的雕塑是由不锈钢组成的“山水”,活动的节奏和线形将山水原有形状软化,形成赋有情感起伏的韵律。材质的刚性被转换为丝绸般“光滑”的表层,让人想起那些大理石刻成的柔软有弹性的肌肤。而其反光的特点犹如水波荡漾,风吹过的涟漪点点,充溢自然的遐想。他的著作改变了雕塑的空间体积处理传统,加剧现代的平面延伸的自由度,让其有如书写般灵动活泼赋有动感。
潘微的著作透着厚厚的帷幕,似乎能闻到穿越而来的前史气味。那些漂浮的线性物犹如海底的贝壳鱼骨残骸,一半玉化,一半含糊看到含糊的痕迹。他也是将文字演化为笼统形式的艺术家。在他的笼统画中,文字尽管可辨认,但已不重要,这些文字已经通过解构风化,去掉棱角,本质化为一种可触摸有厚度的物质,如考古发现的珍奇物件,带着远古而来的奥秘气味,令今人无限遐思。